1. 农牧前沿首页
  2. 原创报道

中型料企如何抗住非瘟、禁抗的时代压力?“355”来了!

农牧前沿独家报道,“355”已然成为中型饲料企业转型升级依托平台,刘世杰博士详细解读355事业共同体运作

农牧前沿独家报道,

  文/图 农牧前沿实习编辑 朱敬强

  9月8日,第七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圆满闭幕。政、产、学、研各界嘉宾700余人齐聚一堂,260余家来自全国各地生物饲料相关企业共享行业科技创新盛会。

  此次大会以“科技创新驱动生物饲料产业健康发展”为核心,为生物饲料行业注入新的科研血液,推动了行业在当下关键时期的发展。那么本次大会相较往年有哪些改变?未来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将往怎样的方向发展?国家生物饲料工程中心牵头成立的355事业共同体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农牧前沿专访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世杰博士寻找答案,为关注生物饲料、期待了解355事业共同体的企业提供更多信息。

中型料企如何抗住非瘟、禁抗的时代压力?“355”来了!
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世杰博士

  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将回归畜禽产品本身, 附加公共消费属性

  农牧前沿:今年的生物饲料大会将给饲料行业传达怎样的讯息,带来哪些积极的意义?

  刘世杰:本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主要突出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技术转型升级的风向标。对于产业发展而言,今年是饲料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转折年。受非瘟影响饲料企业的产能释放和营销布局都需要做新的调整,生物饲料俨然成为饲料企业转型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创新点。

  第二,营造标准先行的主旋律。以团体标准为抓手,依托中国生物饲料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分层、分级、分类制定相关标准,不断规范生物饲料产业健康发展。

  第三,展示跨界融合的新平台。依托国内各领域的跨界协作,特别是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交叉学科之间,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理念、技术、规程和方案,保障生物饲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政产学研交融的生态圈。紧跟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助推生物饲料产业的自律性,加强企业自我规范意识,尽快改变当前鱼目混珠的现状,加速完成生物饲料产业的初级阶段。

  第五,创建中国特色配方体系的新桥梁引导科研技术力量立足国内,创新理论思维,勇于探索适合我国未来畜牧业发展的饲料和营养配方体系,通过菌酶协同等生物技术大力开发地源饲料资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本届大会相较往年做了多方面调整,首先,我们一改先前以动物营养和畜牧产业专家为主的会议模式,要求跨界嘉宾和新的参会嘉宾比例不低于30%,加入更多产业领域之外的元素;第二,此次大会立足产业实践,更加聚焦研究和理论的产业化应用,设计了更多元素,邀请了企业从事者参与。第三,本届大会覆盖畜种更全面,就生物饲料在水产、反刍、猪、肉鸡、蛋鸡、水禽等畜种的应用实践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发酵饲料在更多畜种上的应用和规范做了交流讨论;同时,会议首次专设嘉宾、参会代表等与媒体的面对面沟通环节,希望为生物饲料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为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农牧前沿:接下来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发展方向是什么?

  刘世杰:明年的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将于2020年9月11-13日在北京召开,主线是走国际化道路。国际化有两方面的解读,第一是请进来,了解国际的生物饲料领域发展情况,学习经验,打造中国特色的生物饲料配方体系;第二是走出去,在本届大会结束后,我们希望组织生物饲料产业同仁走访东南亚和欧洲各国,实地考察国外生物饲料研究与应用的集成、产业的推广是如何进行的。

  在未来,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将继续强化研究常规饲料和生物饲料在产业应用上的协同作用,从基础学科领域深挖动物营养与微生物学的交叉关系。我们希望后续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更多回归畜禽产品本身,全国涌现大批通过生物饲料技术改善了畜禽产品品质的企业,优质畜禽产品体现于消费终端,到时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将不再是饲料行业科技平台,更会成为消费者了解优质安全畜产品前沿科技的重要窗口。

  355事业共同体 ——中型饲料企业的转型升级依托平台

  农牧前沿:我们采访的很多355共同体成员企业,大家对355共同体的评价非常高,355共同体到底是怎样的组织?

  刘世杰:355事业共同体是生物饲料产业链事业共同体(BFEC)的简称,是在生物饲料行业尚无标杆性企业的背景下,确定的一种“平台+企业”的全新合作模式,国家生物饲料工程中心通过技术、人才、资本及品牌价值赋予合适的企业,共同打造生物饲料示范性的产业集团。主要合作对象是年产销10万吨常规饲料的中型饲料企业和以降本增效为主的大型规模养殖企业,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实现共识、共创、共享、共赢。

  “355”是指3年时间在全国联合50家企业完成50万吨生物发酵饲料的目标。目前联合体注册单位41家,包含有近680万吨的饲料存量、60万头生猪、800万蛋禽、4.5亿只肉禽,已经成为具有联合体性质的产业平台。生物饲料产业链事业共同体的发展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叫聚变,联合分布于全国各省份的饲料企业,以统一的标准生产品质优良的生物饲料,第二阶段是依托第一阶段的合作点进行裂变,往下延伸一个层级,联合更多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企业,将重心转移到畜禽产品,为所在地提供优质安全的畜禽产品形成产品基地直供的就近响应机制。

  整个产业链模式用一句话概括叫做打造开放式的产业链闭环,该模式有别于大型集团企业的产业一条龙自我循环模式,而是企业的相互联合,355共同体成员企业单位,再就近联合养殖企业,相互股权化完成产业链条,未来包括屠宰、物流以及新零售等环节,都将通过联合的方式进行。

  这种合作方式形成产业链将涉及大量的企业参与,您如何确保企业间合作的紧密度,如何确保从生物饲料工程中心向外扩散的每一层企业都受统一的约束?

  刘世杰:国家生物饲料工程中心成立博益德(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通过品牌、技术、资本和人才四位一体与合作企业进行股份化合作,建立起法律认可的利益主体。所以该共同体是采用股权合作成立项目公司的商业化手法推动公益化平台建设的模式,有别于过去成员关系相对松散的联盟模式。不少共同体成员认为,该模式是顶天立地的模式,立地是赋能中小企业服务好中国最基层的养殖端,顶天是我们在做真正为14亿人提供优质安全畜禽产品的伟大使命;再者,该模式是资源共享的模式,我们通过这样的模式整合共享行业资源。

  农牧前沿: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如何保证每个共同体企业所生产的生物饲料质量稳定?

  刘世杰:呼吸袋式的固态浅层发酵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其差异和质量不稳定基本都源于菌种和酶的设计体系。所有合作企业应用的是同一套设计体系,这意味着上游统一标准;在生产阶段,所有合作企业都植入了成套化和标准化生产设备,统一的生产流程和参数,实时在线监测;第三个保障是工程中心发挥技术团队优势,采用保姆式服务,专业化技术品控团队进行贴身服务;除此之外,工程中心依托自身CNAS认可实验室优势,正协助合作企业建设微生物检测平台,构建动物营养和微生物学监测体系来保障生产。所以,整个共同体的产品品质和控制体系都能基本保持一致,因底物等因素带来的产品差异也在可接受范围内。未来,我们将开始进行品牌的联动,全国授权品牌,达成品牌统一。

发布者:小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first.cn/4389.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020-85595682
微信:tttika
邮箱:fishfirst@126.com
skype:fishfirst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