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农牧前沿 朱敬强
在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了不可逆转打击之时,全世界都被迫按下暂停键。如今,疫情的阴霾渐褪,我们要重启世界,寻找新方法来适应特殊环境。时值7月1日饲料禁抗即将来临之际,FDU饲博荟于5月4日青年节邀请了多位农牧行业的青年博士,开启了“时代的青年,人民的博士”主题公益云论坛。
学术研究,永远是行业进步的“先驱”,也无疑是顺利踏入无抗时代的基础。论坛之上,5位行业博士围绕“动物营养、肠道健康”带来最新的学术研究进展。
“永远相信年轻人,永远热情澎湃。”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志军博士以《牢记初心使命、培养知农爱农兴农人才》为题在论坛上分享“传道、授业、解惑”方面的探索与感悟。
未来的学子,既要精于专业,又要服务产业,中国农业大学为此启动“中国牛精英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创立科教平台、校企平台、全球平台和竞技平台,创建认知专业、岗位实践、专项科研和创新创业“四阶递进”培养模式,以树立理想、实现/创造价值的“双核驱动”育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钟瑾博士带来题为《乳酸菌的生存和益生之道》的分享。钟瑾博士指出,乳酸菌在肠道中会受到酸胁迫、胆盐胁迫等,并对此适应以在肠道中生存。在益生机制上,乳酸菌能对宿主细胞产生粘附作用阻止毒素或致病菌与肠道受体结合,有些则直接结合毒素或致病菌;乳酸菌可参与细胞免疫调节,控制炎症性肠道疾病、缓解过敏性感染等;同时,乳酸菌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有独特的抑菌机制。
研究表明,乳酸菌不同菌株基因组、青贮功效、定植宿主具有明显差异性,其应用应该从“一刀切”过渡到“个性化”。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乔家运博士的报告以《丁酸梭菌调节仔猪健康的一点思考》为题。乔家运博士指出,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丁酸梭菌对细胞周期、免疫、氧化应激等信号通路都有调节作用,影响仔猪小肠物理屏障,改善小肠健康,此外,丁酸梭菌可调节仔猪小肠先天性免疫和炎症反应。乔家运博士认为,因为仔猪机体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相互诱导,未来在做替抗产品和饲料设计时可直接瞄准肠道健康,减少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缓解氧化应激,保障无抗饲料的顺利应用。
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美国DDC Nutrition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曦博士带来题为《Key lssues in the Antibiotic-Free Era》的报告。FAO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达91亿,粮食需求提高70%,没有多的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唯一选择,而抗生素则是行业产能在过去大幅提升的“功臣”。
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关键在于肠道健康(肠道屏障、肠道免疫、微生物营养),肠道功能是一个动态过程,应急情况下营养利用率下降;肠道上皮细胞周转率升高,大量营养与能量用于维持肠道功能;肠道免疫反应期间,氨基酸需求升高。研究表明,日龄越小,肠道可塑性越强,而仔猪往往在肠道最最最脆弱的时候遇到最多的应激(断奶、运输、疫苗、混群)。延后断奶日龄似乎不太可能,所以任何保障肠道发育的措施都应被重视,对生猪长期健康影响重大,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多吃”,试验表明,饲料调味剂降低断奶后用药率(采食量越高,肠道发育越好)。
各种替抗品都具备提高动物健康的潜力但都存在其局限性和未知性,没有完美替代品,替抗需要综合营养措施,如何把产品组合得更好才是需要做的。需要细致评估添加剂间的互作效应、与现有配方的结合等等。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石玉强博士带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HIV相关研究进展”的报告。目前,新冠病毒已经导致美国六万人死亡,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像HIV病毒一样感染T细胞,但是没有发现可以在T细胞中繁殖导致细胞死亡,所以其既具有流感病毒特征,又具有HIV病毒特征。新冠病毒通过鼻腔、咽喉、泪管进入体内,因肺泡细胞含有丰富的病毒受体ACE2,肺脏成为病毒的主要侵害器官。
当前研究进展:1、氯喹及其衍生产品羟氯喹疗效并不明确且对肾脏和肝脏具有严重副作用;2、瑞德西韦临床效果不确定;3、病毒变异迅速,疫苗抗体有效性仍需验证;4、英国率先提出的群体免疫,调研显示加州某小镇居民有15%体内含新冠抗体,说明人体可以逐渐形成群体免疫,但是代价太大。
发布者:小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mfirst.cn/7477.html